亳州学院是教育部批准设置的省属公办普通本科高校,坐落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安徽亳州。这里文脉悠长,人文荟萃,享有“中华药都”“华夏酒城”“曹魏故里”“中国五禽戏之乡”等美誉。

学校办学源于1909年创办的蒙城师资讲习所,1952年设置蒙城师范学校,2002年3月独立升格为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6年3月独立升格为亳州学院。2020年5月列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

学校下设14个内设机构、2个群团组织、11个二级教学院系,全日制在校学生10951人。校园占地面积1526亩,馆藏图书116.25万册,电子图书101.87万册。与马来西亚理科大学、泰国博仁大学、泰国清莱大学、韩国汉拿大学、菲律宾德拉萨大学等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

学校坚持人才兴校,持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现有在职教职工698人,其中专任教师472人,具有正高职称57人,副高职称141人。

学校坚持学科强校,积极构建专业集群、打造优势学科。初步形成以中药学类、食品科学与工程类学科专业为特色,以工学、医学为重点,文学、管理学、教育学、艺术学、理学、经济学多学科协同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现有35个本科专业,其中中药学、酿酒工程、学前教育、小学教育4个专业为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现有中药学、食品科学与工程2个省级高峰培育学科,获批国家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省级工程研究中心、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各1个。2020年以来,立项各级各类科研项目445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项,发表二类及以上论文119篇,获得专利288项,其中发明专利62项(含国外发明专利18项),市厅级及以上领导批阅咨政报告38篇,获安徽省科学技术奖1项、社科奖2项。

学校坚持服务誉校,不断提升服务社会能力。成立亳芜科技创新中心、现代中药产业学院、白酒产业学院,建有校企协同创新中心6个,有效推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加快人才培养、共性技术研究、人力资源培训。与古井集团、济人药业等82家企业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2020年以来,签订横向协议147项,到账经费1351万元。牵头、参与制定红曲、三七花等13个品种的安徽省中药材标准。积极推进非学历教育培训,与市委网信办、市国税局共建联合培训中心,定期开展培训业务。

学校坚持文化铸校,有效彰显文化育人功能。打造“亳文化”特色品牌,获批安徽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亳文化研究中心”。出版《亳州文学史》等学术专著8部,发表“亳文化”有关论文62篇,立项省级以上课题27项。打造“亳文化”育人品牌,实施“一平台三融入”举措,2023年,《中国教育报》、人民日报客户端相继报道亳文化育人经验。

学校坚持质量立校,着力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推进体育艺术俱乐部改革。落实落细劳动教育和美育实施方案。顺利通过安徽省第四批“三全育人”改革试点校验收。2020年以来,入选教育部“拓金计划”示范课程4门课程,获批省级一流课程60门。省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2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1项,获批省级教学改革项目89项。学生共获各类学科技能竞赛省级以上奖励1164项,其中国家级奖励65项(一等奖7项,二等奖16项,三等奖42项),省部级一等奖192项。在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全国管理决策模拟大赛、全国高校“创意 创新 创业”电子商务挑战赛、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等多项国家级竞赛中斩获一等奖。2024年勇夺中国大学生龙舟锦标赛冠军,将代表中国参加首届亚洲大学生龙舟锦标赛。征兵绩效考评连续4年获安徽省“优秀”等次。“春笋筑梦”和“绿色印记,美丽乡村,乡约一夏,助村前行”社会实践团分获全国优秀团队。4人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奖学金,1人获全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入围奖。

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全体师生员工的不懈努力下,学校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先后荣获“全国优秀易班共建高校”“国家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安徽省文明单位”“省级公共机构能源资源计量示范单位”等荣誉称号。

立足新时代,奋进新征程。亳州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人才培养为根本,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提升办学治校能力,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加快建设“地方性、应用型、特色化”高水平本科高校,努力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作出新的贡献。

  (数据截至2024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