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之路有多宽?

发布者:音乐系1发布时间:2015-04-10浏览次数:39

比尔·盖茨是蒙璞的偶像,他做梦都想像盖茨一样成功创业。从跨进大学校门的那天起,蒙璞就琢磨着如何为自己的创业积攒人脉、储备知识。
蒙璞是广西大学文学院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一名大四的学生,两年前他就着手筹备自己的创业计划了,他的计划是创办一家影视动漫公司,地点首选南宁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大学生创业基地”(以下简称创业基地)。
“主要是大学生创业基地提供的条件吸引人,两年内免收房租、物业、水电,还有一些初期的运营补贴。”蒙璞说,“不过入驻的门槛不低,要经过多层审核,主要是申请的产业项目,要在创业基地计划培育的高新技术产业之列。”
目前,在广西的高校中,不乏蒙璞这样具有创业意愿的学生。
谁在创业
在成立不久的南宁高新区“大学生创业基地”园区,已经入驻的创业型企业有20多家,涉及的产业领域有生物科技、软件开发、网络通讯及其他技术,创业的大学生来自全国高校,以广西本地的高校学生或者家在广西的学生为主。这些大学生作为企业的创办人或者合伙制中的负责人,大都是技术型人才;他们的企业,也是以自己掌握的一两种创新专业技术作为依托,进行研究开发。
新成立的广西润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是创业基地较有影响的一家从事软件开发和技术服务的公司。目前该公司的开发项目,主要是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手掌静脉认证技术为核心的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开发与销售。公司的负责人是广西籍学生林海。
林海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信息管理与决策专业,目前在日本庆应大学留学,攻读计算机专业的硕士学位。新成立的公司由他和姐姐不定期回国打理。林海说:“以后学有所成,肯定是要回国的,希望在国内干出成绩来。”林海开发的以静脉认证为核心的门禁管理、会员管理以及办公自动化系统,目前在国内还没有大规模地开发和应用。因此,他们的目标市场是面向全国。为鼓励和协助他们创业,“创业基地”成了第一家安装“手掌静脉认证一掌通门禁系统”的国内用户。
不过,目前选择在广西创业的“海归”并不多,大部分创业者都是土生土长且毕业于广西高校的大学生。周志龙、何展业他俩去年刚从桂林理工大学南宁校区毕业。谈到创业的原初动因,何展业笑着说:“从上大学开始,我们就老听说就业难,与其被动就业不如主动创业吧,选择创业化压力为动力。”周志龙、何展业的公司,现在主要从事的技术开发是应用于医疗自动化管理的“无线输液监控系统”。该系统主要用于输液过程的实时检测,并具有余液报警、信息记录、数据查询、统计等功能,可以有效提高医疗护理的自动化水平。目前,他们的技术成果正在申请国家专利。
周志龙、何展业的公司是师生合作型的,由支持他们的三位老师连同他们共同注资,形成股份制结构;再由他们以大学生的身份,向“创业基地”提出入驻申请。有了老师的协助,他们的创业之路似乎更为稳妥。目前,他们的试验产品在一些医疗机构得到了认可。周志龙说:“下一步我们计划跟一些大公司联合,去开拓市场。”看起来,摆在他们面前的,不仅有光明的前途,还有诱人的“钱”途。
比起林海这样的资深“海归”和周志龙、何展业的师生联合体,钟朝源的创业经历则是单枪匹马闯世界的创业版。钟朝源2007年毕业于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毕业之后在一家游乐设备公司做产品销售,不过,他很快就萌发自己创业的想法。通过与母校的协商,他租用了学院旧校区的一间废弃的教室作为厂房,并想方设法凑齐了5万元,作为生产启动资金,生产出自己的第一台游戏设备——投篮机。
“一开始很难卖出去,我就上门推销,根据客户的要求不断改良产品。”钟朝源说,“这样大概坚持了一年多,情况有了好转,生产的规模也扩大了,最好的时候,一个月能卖出30多台。”2008年下半年,钟朝源的公司开始了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开发,去年3月,钟朝源的公司开始入驻“创业基地”,并在市区拥有了两处厂房。
目前入驻大学生创业基地的企业,大都是周志龙、何展业,钟朝源这样的中低端技术型企业,而且都处在初期创业阶段。同样的,对于新成立的“大学生创业基地”而言,也是处在初期的发展阶段,“一方面,我们要大力孵化、扶持这些创业型的小企业;同时,也要在各种软硬件设施方面进一步完善,吸引更多高科技含量的产业和高层次技术人才,比如更多的广西籍‘海归’前来创业。根据规划,我们要投资30亿元建成400亩土地的创业园区。”南宁国家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何翔说。
草根创业的现状
有经济人士认为,可以把南宁高新区的“大学生创业基地”视为主流性质的创业渠道,因为它所具有的官方背景和社会公益性质。“鼓励、培养大学生创业,从我们自身来讲,有助于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为我们培养和储备后备力量;从社会效果来看,通过鼓励创业带动就业,也可以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何翔告诉记者。
相对于具有官方背景的“创业基地”,非主流的民间的大学生自主创业似乎更为艰辛。河池人阿凯(化名)毕业于湖北一所职业技术学院,专业是模具设计,2008年毕业以后在南宁打工。最近,他和老乡合作开了一间电焊修理铺,生意还算不错。说起创业,阿凯坦陈:“毕业时一穷二白,攒点钱肯定要花时间。还有,就是思想观念的转变,总觉得自己去做焊工,有些不情愿。”从阿凯的经历中,可以看到大学生创业的一些必经的转变,一是启动资本的积累,二是心态的转换。
现在,更多的毕业生走出校门,不是走向白领办公室,而是加入蚁族大军。记者在南宁市陈东村采访了十几个毕业不久的大学生。对于择业和创业,他们的意见有分歧,“如果下个月还找不到工作,就考虑去东莞。”家在梧州的小何说,“创业肯定是要考虑的,不过可以先去广东打工,等攒够资金,再自己创业。”小何说:“假如在广西月薪2000元,存一半有1000元。如果去广东月薪4000元,存一半有2000元。这样资金积累就快了。等快些攒够钱,也可以回家乡自己创业了。”不过事情也没有小何想象的那么顺利,有从广东回来的广西打工者称,现在广东地区的薪酬标准也下降了,而且生活成本又高,比较之下,在家乡创业,也是不错的选择。
相比“创业基地”提供的那些优厚条件,民间的大学生自主创业成本更高,也更为艰难。确切地说,集居在城中村里的“蚁族”大学生,目前所努力解决的现实问题是“谋生”而非创业。去年毕业于广西经济干部管理学院市场营销专业的小蒙,不久前从广东回来,目前暂住陈东村:“已经两个月了,都没有找到工作,”小蒙说,“现在又碰上毕业时分,今年刚毕业的人也在找工作,所以,压力更加大。” 
鉴于创业的艰辛,大四的蒙璞在筹备创业计划同时做了更充分的心理准备:“我做好了吃苦的准备,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对于创业的艰辛和挫折想得多一点,准备也更充分点。”
创业才有发展
“虽说创业基地有一定的社会公益性质,但我们也不是慈善机构。”南宁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何翔说,“我们对大学生创业企业的扶持年限是两年,这也是通行的惯例。超过两年,就按标准对入驻的企业征收的物业、场租及其它相关的费用。”因此,进入“创业基地”也不是进了保险柜。
无论是有创业组织的扶持,还是单枪匹马的自主创业,都是在比拼综合实力。在这一过程中,有人退却了,有人坚持下去了。对于大学生来说,不管创业的结果如何,这些成功或失败的经验与教训,总能成为人生中的宝贵财富。
虽然从总体看,创业目前并不是大学生的主体选择,但是随着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社会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观念逐步深入,各种配套制度措施的完善和出台,相信会有更多有志青年投身到创业的潮流中来。“当更多的人把创业视为首要选择,并把最多的热情和最大愿望投入到创业中来时,”何翔说,“那么,我们才有可能真正建立起创新型国家和创业型社会。”(来源:广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