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普通高校基层教学组织(教研室)标准化建设和示范标准(试行)

发布者:经济与管理系发布时间:2022-11-02浏览次数:2831

安徽省普通高校基层教学组织(教研室)标准化建设和示范标准(试行)

一、安徽省普通高校基层教学组织(教研室)标准化建设标准

表一   安徽省普通高校基层教学组织(教研室)标准化建设标准

一级

二 级

观    测    点

标              准





组织

设置

设置程序1

高等学校基层教学组织(教研室)是高校组织教学活动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基本单元一般按照学科、专业或课程(群、组)设置

基层教学组织(教研室设置应由教学单位向教务部门提出书面申请提交相关材料经教务部门审核后报学校主管教学的领导批准同意后设立。如需调整、新建或撤销,需经教学单位集体研究决定后,报学校教务部门备案

组织名称。

基层教学组织(教研室)的名称一般以学科(专业)名称命名,含多个学科(专业)的可使用多个学科(专业)的组合命名或以主干学科(专业)的名称命名,也可以课程或课程群(组)命名。

组织

运行


组织制度2

基层教学组织(教研室)要认真执行学校、教学单位的各种教学与管理规章制度并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本单位的实施细则,规范本单位的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进行科学管理。主要组织制度有岗位责任制、教研活动和例会制、试讲制、师制度、教学过程管理制、检查考核制、档案资料管理制、经费使用审批度等。各项规章制度得到严格执行。

人员职责3

学校在编及兼职教师均应纳入基层教学组织(教研室)管理,参与组织活动。

基层教学组织(教研室1名主要负责人;编制在10人以上的,根据工作需要,可设副1,协助主要负责人工作。

基层教学组织(教研室)负责人,由各基层教学组织(教研室)全体教师集体讨论、民主推荐确定,由教学单位考核任命聘任,报学校教务处、人事处等相关职能部门审批备案。聘期为3--5年,可连任。

工作要求4

基层教学组织(教研室)受所在教学单位领导和管理以及学校教务部门的业务指导,并对全体人员工作岗位提出责任要求,明确职责,包括负责人职责、主讲教师职责及各工作环节的责任和要求等。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应该提交全体会议讨论;基层教学组织(教研室)建设,教学单位行政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副职是主要责任人,也是直接责任人。

教研室活动应制定有详细的教研室活动计划,活动主题目标明确、切合实际、可操作性强,认真记录;学期结束后及时总结活动开展情况,并有典型活动成果材料。一般2周开展一次活动。

教学任务落实

按照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组织落实所承担课程的教学及其它各项教学任务。对备课、授课、辅导答疑、作业布置与批改、考试或考查、实验、实习(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论文等各个教学工作环节进行指导、检查和督促,按要求完成各项教学工作。每位教师均完成学校规定的额定教学工作量(双肩挑除外)。未出现因无人上课而调整教学计划的情况;每学期人均调停课不超过1次。

教学基本文件

教学基本文件(包括课程教学大纲、教案、课程表、教学任务书、教学日历、考试安排、教学参考资料、实验(实习、实训)指导书、试题(卷)库、教学实习计划、网络学习材料等)齐全完备。教学大纲及时修订、课程内容及时更新,教案编写规范,作业批改认真并反馈到教学中。

试卷库按1学分5套试卷配齐。

课堂教学质量较高

教师立德树人,师德师风良好。课堂教学规范,教学纪律严格。严格执行课程进程计划,教学进程与学校保持一致,变动经过批准,教学日历、日志填写规范;教学效果满意度高,每学年开展有教学评价和教学质量分析。

学生评教整体在良好以上。近三年无违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校规校纪现象;无随意调停课、迟到、提前下课等教学事故发生。

考试管理规范

根据考试大纲(结合题库、试卷库)命题;考后及时进行试卷的批阅、分析,成绩登录无误;考试试卷、答卷、试卷分析等材料规范存档,保存完整。试卷试题质量高,难易度、题量、题型合理,与教学大纲要求一致;学生成绩呈正态分布。


专业建设

在教学单位组织下参与制订专业建设规划、新专业论证、专业评估、专业认证等工作;落实示范专业、特色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等建设任务;参与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课程建设

制定有课程建设规划,每门课程有教学大纲;开展精品课程、特色课程、双语课程、网络课程等建设;引进或开发多媒体课件;参与课程相关的实验室和资料室等辅助教学设施的建设。能运用网络课程进行辅助课堂教学。

建设有校级以上重点建设的课程(精品课程、特色课程、双语课程、网络课程等)

教材建设

根据课程建设的需要,制定教材建设规划组织编写高质量教材和教辅资料。遵循择优选用的原则,使用国家统编教材、新教材或高质量教材(含实践教学教材),教材选用与评估制度运行好。主编不少于2种省级以上规划教材(规定必须选用国家教材的除外)

师资队伍建设

根据学校和本单位师资培养规划拟定教师培养计划;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指定专人对青年教师实行传、帮、带;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加强教学团队建设;积极参加课堂教学大奖赛。

近三年不少于1/2教师参加国内外教学研讨会议,选派有青年骨干教师3个月以上的进修访学,教师获得校级以上教学类奖项不少于2项。

实验室(实训室)建设

做好实验室(实训室)的计划管理、技术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和经费管理,组织实验室(实训室)建设的检查验收。

设备利用率、完好率达95%以上;实验开出率达100%

基地建设

改善实习(实训)条件,健全实习(实训)管理规章制度;建设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建设有1个以上省级以上校内外人才培养基地设或2个以上校级人才培养基地。

业务学习

积极开展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组织教师学习教育理论,更新教育观念,提高理论素养。将业务学习与政治学习想结合。

教学研讨

通过互相听课、观摩教学、教学讨论等形式总结交流教学情况和经验,解决教学活动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周开展一次教学研究活动。负责人每学期必须听本单位教师4节课以上;集体备课每学期不少于2节课,相互听课每学期不少于2节课。观摩教学每学期不少于1次,每次不少于1学时。

教学研究

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参与教育教学改革,承担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指导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大赛和学科技能竞赛。教师的专业实践戳和教学效果较好。

近三年主持校级以上教学改革项目不少于3项或参与省级以上教改项目不少于2项(排名前3位),发表不少于3篇教研论文;教学改革成果推广应用到实际教学活动中,效果良好;有校级以上教学成果奖(参与限排名前三位);指导学生获得有校级以上创新创业大赛、学科竞赛奖项等,或公开发表论文。(高职高专院校可适当降低)


教学方法手段

采用启发式、研究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多媒体授课比例达70%以上,运用混合课堂、翻转课堂、智慧课堂等进行教学。

科学研究

科研水平

组织教师申报项目和参与课题研究工作。积极组织有关学术讲座,参加学术交流,活跃学术氛围,提高学术水平。发挥教师的专长和学科专业的优势开展社会服务活动。注重科教协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具有一定成效。

近三年教师主持与其科研方向一致的校级以上科研项目不少于5项或参与省级以上科研项目不少于2项(排名前3位);公开发表学术论文不少于5篇,或二类以上论文不少于2篇,或正式出版论著(仅限主编)。(高职高专院校可适当降低)

条件

保障

经费投入

专项经费

设有专项办公经费。专项经费能满足教研室日常活动基本需要。年人均经费不低于1500元。

办公场地

固定场所

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和相关办公设施。人均教学办公面积在3平方米以上。

优势

特色


创造性地开展与其工作任务相一致的活动,在教学管理、教学效果及质量控制、教学研究与改革或课程建设等方面的特色。

1. 基层教学组织(教研室)是教学单位的业务主体、日常教学活动和开展科学研究最基层组织、指导学生学习的重要载体。其本质属性是教学组织、学术组织,以教学和教学研究等活动为载体发展教学学术,兼有一定的管理职能,但不应赋予行政职能。基层教学组织(教研室)的设置,一般应具备以下条件:

(1)5名以上专任教师,其中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不少于2名;

(2)承担本(专)科课程,且必须是本(专)科专业培养方案设置的必修课或专业选修课。

(3)有固定的开展教学及研究活动的工作场所和设施。

(4)不具备上述条件,但确因教学活动需要的,可在相应教研室下设课程组。

基层教学组织(教研室)的设置,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按需设置。基层教学组织是专业常规教学的基层组织,其设置要有利于巩固教学的基础地位,有利于常规教学活动的组织和管理。坚持按专业常规教学的管理需要设置,便于常规教研活动和教学管理活动的开展。

2)分类设置。基层教学组织设置要有利于课程教学的组织和建设。按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各专业可按课程的学科类别和属性设置,专业较成熟的可按基础学科、主干学科和特色学科设置教研室。

3)全员归属。基层教学组织是专业教师的教学活动载体和场所。各专业专任教师都应进入基层教学组织,其设置要有利于教师参与教研活动。

4)重在建设的原则。各教学单位设置基层教学组织要围绕主要管理功能,切实加强条件和内涵建设,把重点放在常规教学业务的组织与管理上。

2. 基层教学组织(教研室)内部管理制度主要有:

 (1)岗位责任制度。全体人员,包括主要负责人、副职及其他人员,有明确的工作职责和岗位分工。有明确的各工作环节的责任和要求。

2)教研活动和例会制度。每2周开展一次教学研究活动。定期举行工作例会。集体活动和会议应做好记录,做到时间、人员、内容三落实。

 (3)教师试讲制度。凡新教师上课或教师上新课均必须进行试讲。

 (4)青年教师导师制度。对于进校不满三年或从事教学工作未满三年的青年教师,为其安排导师。对导师有明确的职责要求,如指导青年教师撰写讲课提纲和教案、辅导青年教师试讲、检查听课等。青年教师经导师考核合格后才能承担本科教学任务。

建立检查考核制度。教研室应根据岗位职责的要求,从德、能、勤、绩等方面加强对教研室人员工作和学习情况的检查考核。

 (5)教研活动制度。教研室原则上2周召开一次教学研究活动,定期举行室务会议。每学期初,要集体研究安排教研室工作计划,每学期末要进行教研室工作总结。教研室举行的集体活动和会议应做好活动记录,做到时间、人员、内容三落实。

 (6)教学过程管理制度,包括集体备课制度,听课、看课、评课制度。

 (7)检查、考核制度。教研室应根据岗位职责的要求,从德、能、勤、绩等方面加强对教研室人员工作和学习情况的检查、考核。教研室每学期要集中组织进行开学初的教学准备工作检查、期中教学检查和学期末的教学质量检查,对教研室人员检查、考核的情况应作为评优、晋职的依据。

 (8)档案资料管理制度。教研室应注重收集、积累、整理好应归档的教学基本文件等教学资料,做好档案的保存和管理工作。

 (9)经费使用审批制度。教研室应制定年度工作计划,经学校组织检查后,由财务处按学校标准以专项经费形式拨付至各院部,由各教学单位自主统一使用、管理。教研室经费实行专款专用。要加强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建设,注重使用效益,严禁挪用浪费。

 (10)有轮流值班制度。每个工作日室必须有1-2名教师值班,处理日常事务。

3. 学校在编及兼职教师都应纳入基层教学组织(教研室)管理,参与组织活动,教师不应游离于教研室之外,不参加教研活动。各教学单位负责人和教学管理人员也必须归属教研室,且原则上不担任教研室主任职务。在本专业担任兼职教师的科研、行政或其他人员也要明确归属教研室和课程组,服从教研室主任的管理,参加教研室活动。

基层教学组织(教研室)应设1名主要负责人,在学院(系)和教务部门领导下,全面负责基层教学组织(教研室的工作。其任职条件是:

1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

2长期从事本科教学工作,有丰富的教学工作经验;

3有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和一定的学术影响;

4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公道正派;

5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担任讲师三年以上且取得博士(高职高专院校可为硕士)学位。

 其主要职权是:

1参与教研室教师调入或调出的决策;

2教研室教学、研究和师资培养等工作的决策;

3教研室经费的管理;

4对教研室教师业务进行考核,审定教学大纲、教案、讲义、教学进度计划表等教学文件;

5负责教材选用、试卷命题与审核工作;

6履行主任职责所需要的其他职权

 其主要职责是:

1组织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做好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

2组织教师业务学习,积极开展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和研究水平;

3参与学科和专业建设,开展课程、教材、师资等教学基本建设;

4落实教学任务,执行教学计划;

5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强化教学质量监控,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6组织完成学校规定的其它工作。

7教研室副主任协助主任开展工作。

4. 基层教学组织(教研室)活动要确保“三个到位”:一是教学文件发放到位,凡是与教学有关的文件,各系(院、部)、相关部门必须及时将复印件发放到每一个教研室;二是会议精神传达到位,学校召开的各种教学专题会议精神要及时传达到每个教研室;三是培训考察交流到位,各系(院、部)、相关部门要尽可能多的组织教研室主任(包括部分教师)参加与教学有关的培训、考察、交流活动,切实提高教研室主任及教师们的教学视野、学术视野、管理视野,促进学校优势学科、优势专业、优质课程、优选教师、先进教研室、优秀毕业生等方面的建设。以集体活动为主要形式,采取座谈、公开听评课、讲座等灵活多样的活动方式,避免形式单一、吸引力不强的弊端,增强教研室活动的“活力”。要做好详细的教研活动记录,并做好存档。


二、安徽省普通高校示范基层教学组织(教研室)示范标准


表二   安徽省普通高校示范基层教学组织(教研室)示范标准

一级

二 级

标                准

安徽省普通高校示范基层教学组织(教研室)除应达到标准化建设标准外,还应达到下列标准。

组织

建设

师资队伍

成立5以上,有10及以上成员,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合理。负责人组织与领导教研教改工作能力较强。    有校级以上教学名师或师德标兵。校级以上教学团队不少于1个。

思想观念

持续开展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教育思想概念先进,充分认识基层教学组织(教研室)的地位与作用。     与基层党组织、教学团队、学术团队融为一体,协调发展。

规章制度

有健全的规章制度并认真执行。有年度工作计划、工作重点与工作总结。管理科学,执行有力,落实到位。

教学

活动

教学任务

高质量成本单位各项教学任务。教学工作量饱满,    人均教学工作量达学校额定工作。无任何教学事故发生。

教学研讨

积极开展集体备课、集体制作多媒体课件与公开课教学等教学研讨活动,组织教师相互听课、评课与交流,有记录,文档保存完整。

1周开展一次教学研究活动。每学期负责人必须听本单位教师15节课以上、集体备课每学期不少于8节课、相互听课每学期不少于8节课,观摩教学每学期不少于4次,每次不少于2小时。

教学质量

积极开展课程教学质量与效果的分析和评价,教师任教的课程在专家评价、同行评价、学生评价中获得好评,全部优良以上,其中三分之一为优秀。

实践教学

科学制定实践教学方案,规范设置实践教学环节;科教协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紧密,具有满足教学需要的校内实验实训中心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1/3以上的教师能够指导创新创业项目。

教学竞赛

成员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教学竞赛活动,   在课堂教学竞赛、微课教学竞赛、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等竞赛中获得过省级以上奖励

教学效果

积极鼓励与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学科教学竞赛活动,指导学生获得过校级、省级、国家级各类学科竞赛奖励。学生获得有省级及以上创新创业大赛、学科技能竞赛等奖项或公开发表论文。

教学

建设

专业建设

开展专业相关产业和领域人才需求分析,研究制定或落实专业建设规划;定期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达到国家专业类教学质量标准以上;建设有校级及以上特色专业或综合改革试点专业,专业评估优秀;积极开展专业认证;无专业建设任务的基层教学组织(教研室)有效保障和支持专业建设。

课程建设

积极开设新课程,积极建设精品课程与双语课程,成效好。有省级以上精品课程、双语课程或精品视频公开课、精品资源共享课、MOOCS2门以上,已立项的相关课程验收合格。

教材建设

积极编写精品教材与特色教材,成效好。主编有国家级规划教材,获得过省级以上优秀教材奖励。

教学

研究

教研活动

积极组织开展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研究,有国家级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项目。

教研成果

发表了5篇及以上教学研究与改革方面的论文。有核心级期刊教研教改论文。有1 部及以上专著。

教学

成果

教学成果

获得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励;获得过优秀毕业论文指导老师,优秀实习指导老师,优秀创新工作室指导老师等其他校级及以上教学奖励;成员入选国家级、省级、校级各类优秀人才培养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