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之歌

作者:发布时间:2015-03-26浏览次数:707

就是这样,
雷锋,
你出发了……
——在黎明前的
一阵黑暗中……
你带着
满身
燃烧的血泪,
好象在梦中一样,
扑向
党呵——
温暖的
温暖的
母亲怀中……
……就是这样,
雷锋,
就是这样,
雷锋,
你站起来!
接受
“共产主义新战士”
——党给你的
命名。
……就是这样,
雷锋,
你走来了……
你不是
只为洗雪
一家的仇恨;
不是为了
“治好伤疤
忘了疼”……
你来了呵,
不是为
学少爷们那样——
从此
醉卧高楼,
做花天酒地的
荒唐梦;
你来了呵,
更不是为
向仇人们鞠躬致敬——
说是为大家的“安宁”,
必须
践踏爹妈的尸骨,
把难友们的鲜血
倒进
老爷的怀中……
雷锋!
你满腔的愤怒呵,
你刻骨的疼痛……
你对党感激的
含泪带笑的目光……
你对新生活
如饥如渴的憧憬……
全部投入
我们阶级的
步伐——
化成了
战斗的
轰天雷鸣!
呵,雷锋!
你第一次学会的
这三个字,
你一生中
永远念着的
这个姓名——
呵,亲爱的
再生雷锋的
母亲——
我们的
党呵,
我们的领袖
毛泽东!
母亲懂得你
懂得你呵
——雷锋,
你也懂得他
懂得他呵
——伟大的
毛泽东!
你青春的生命
在毛泽东思想的
冲天红光中,
升华……
升华……
你前进的脚步
在《毛泽东选集》的
光辉篇章——
那真理的
阶梯上,
攀登……
攀登……
雷锋,
我看见
在你的驾驶室里,
那一尘不染的
车镜……
我看见
在你车窗前
那直上云天的
高峰……
呵,你阶级战士的
姿态,
是何等的
勇敢,坚定!
你共产党员的
红心呵,
是何等的
纯净、透明!……
雷锋,
你是多么欢乐呵!
在我们灿烂的阳光里,
怎么能不
到处飞起
你朗朗的笑声?
你稚气的脸上,
哪能找到
一星半点
忧愁的阴影?……
但是,雷锋,
在心灵的深处,
你有多么强烈的
爱呵,
又有多么深刻的
憎!
爱和恨,
不可分割,
象阴电、阳电一样
相反相成——
在你生命的线路上,
闪出
永不熄灭的火花,
发出
亿万千卡热能!……
……从家乡望城
彭乡长
那慈爱的面孔,
到团山湖农场
庄稼梢头
那飘动的微风……
……从鞍钢工地
推土机的
卷动的履带,
到烈属张大娘
搂抱着你的
热泪打湿的
袖筒……
呵,祖国亲人的
每一下脉搏,
阶级体肤的
每一个毛孔——
都寄托了
你火一样的热爱,
都倾注了
你海一样的深情……
呵,从黄继光
胸口对面
那射向我们的
罪恶炮筒,
到地主谭四滚子
从地下发出的
切齿之声……
……从营房门口
那假装
磨剪子的
坏蛋
到躲在角落里
缝补旧梦的
某些先生……
呵,祖国道路上的
每一个暗影,
你哨位上的
每一面的响动——
都使你燃起
阶级仇恨的
不灭的火种。

贺敬之《雷锋之歌》写于全国人民响应党中央号召积极开展“向雷锋同志学习”的群众运动高潮之中。诗人深受雷锋英雄事迹的鼓舞,怀着火一般的激情,在长诗中成功地塑造了雷锋这位共产主义战士的光辉形象,热情洋溢地赞颂了他无比崇高的革命精神。如果说,雷锋短暂而闪光的一生本身就是一首无比壮丽的共产主义英雄史诗,那么,诗人则以他对雷锋革命精神的真知灼见和对雷锋英雄行为的深切感受,从时代的高度开拓这首英雄史诗所蕴含的伟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这首长诗不仅在贺敬之的创作道路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而且在60年代的诗坛上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它显示了我国当代诗坛的实绩,并为在诗歌创作中如何歌颂新时代的英雄提供了十分有益的经验。
贺敬之在60年代初期经常思索许多社会人生问题,感情激越而郁结于胸,需要寻找一个喷火口。雷锋英雄形象的出现,点燃了诗人内心的火种,激起了诗人感情的波澜。他从雷锋的英雄业绩中找到了许多问题的具体答案,但他需要选择一个独特的表现角度。长诗没有停留在一般记述雷锋成长过程及其英雄事迹上,也没有华而不实地去唱一支廉价的颂歌,而是将其放在中国革命广阔的时代背景上,尽情抒发诗人对于雷锋这一英雄人物所产生的强烈感受和丰富联想,借以表达自己对时代、对人生的理解。这首长诗之所以受到人们热情称颂,与其说是它塑造了雷锋的英雄形象,不如说是诗中再现出来的雷锋的精神境界,以及由此而折射出来的强烈的时代精神。长诗既从大处落笔,引出对于雷锋成长的国土和时代的热情歌颂,又向深处开掘,提出一个十分严肃的问题:“人,应该怎样生?路,应该怎样行?”进而在精心塑造雷锋英雄形象的过程中,揭示学习雷锋群众运动的重大意义及其所产生的巨大力量。因其艺术构思的精巧,与当时同类题材的诗歌相比,显然高出一筹。
政治抒情诗须选择和歌咏重大的政治性题材,直接回答现实生活中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这就要求诗人善于处理抒情与哲理的关系。《雷锋之歌》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范例。诗人在讴歌雷锋英雄业绩的同时,善于从英雄人物身上发掘深刻的思想,无论抒情还是议论,全是为了阐发革命人生的哲理。诗中不少章节既是抒情,又是议论。由于在抒情形象的抒写中穿插富有启示性的议论,因而闪耀着哲理的光辉;而在表现深刻哲理时又用形象去说明道理,用感情去体现思想,因此具有浓郁的抒情气息,构成诗情与哲理交融的艺术境界。
诗人说过:“我从《放声歌唱》开始,在艺术形式上作了一些探索。”这种艺术形式上的探索就是指“阶梯式”的诗行排列。我们如果将50年代的《放声歌唱》作为诗人探索的起点,至60年代的《雷锋之歌》,这种形式已达成熟的境地。这时的郭小川已转向创造自成一格的“长句体”形式,而贺敬之则在探索的道路上,在以诗歌的民族化为基点,利用和改造“马体”方面作出了公认的成就。具体表现为在简短错落的诗行中间广泛应用对偶、排比的修辞手法,并在散句和自然节奏的基础上,将相同或相近的句式作有规律的反复。
这样的诗句分开来看明显都是散句,但组合在一起,则是对得颇为整齐的骈句,是同一节奏韵律诗句的回环反复,构成一种自成一格的凸凹形式,这便是典型的中国式的楼梯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