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浪而歌书豪情——读白马诗集《海的咏叹》

作者:发布时间:2014-02-26浏览次数:120

    与白马相识,是在其从海军退伍到定海工作以后。白马,台州人,中等身材,壮硕结实,方脸、圆额、厚唇,一看就是一个朴实、诚恳的人。作为定海作协主席,这十几年来,他为定海的文学事业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组织采风,编印刊物,筹划丛书,开展研讨,可谓尽心竭力。工作之余,笔耕不辍,屡有作品问世,这本诗集,便是明证。白马爱海,又热爱诗歌,就凭这两点,我们都该走入白马诗化的世界去看看他对海的咏叹。
    本诗集主要分为三个板块,一是描绘早年的海兵生活;二是面对海洋的浪漫抒情;三是在海岛行走中的吟唱。水兵生活部分,题为“巡弋海疆”,主要是他当水兵时无数次在南海巡逻守备的情感记录。巡弋千里海疆,风高浪险,单调寂寞,但这恰恰给诗人提供了一种独特的生活感受,这部分诗写得短小、清新,写出了很多新鲜的感受。对于每次出航,诗人既激动又向往:“听说要去很远很远的海上/听说又是一次很长很长的起航/又将被海洋的季候风/染成一头雄性的蓝鲸”(《远航,没有女友送行》);而到了海上,看见大海美丽而又神奇的景象,诗人异常兴奋,随手写下了这样的感觉:“海如铺着蓝色的绸缎/水兵们欣赏平静的大海/欣赏一群群飞鱼掠过眼前/那绝妙的超低空飞行表演”(《海上夜曲》)。但大海的生活毕竟是艰辛的,比如晕船,“你晕船时母亲也不知道/没有人知道又感到难过/感到难过时/又不愿让任何人知道”(《晕船(之二)》),晕船的感觉是难受的,但作为战士,“晕船是一种秘密”,在这里,诗人将这种既要向亲人倾诉,却又欲言又止的心理表达得十分到位。作为一名守卫海疆的战士,诗人对自己的选择,不但无怨无悔,而且充满自豪:“海这本蓝封面的影集/贴满了十八岁的青春”(《走向海洋》)。在后来所写的一首《怀念海洋》的长诗中,诗人把这种对海的特殊情结提升为一种生命中的缘分:“因为一种热爱/我们选择海洋”,“注定与海有缘/注定被一种色彩包融直至终生/注定失眠的夜晚满耳涛声/注定远方的蓝色夜夜流向枕边/注定远离海洋如远离母亲/注定一种怀念深入灵魂”。这种刻骨铭心的感受和思考确实令人动容,这种来与生俱来的对大海狂热而持久的爱恋,似乎已经成为诗人的一种宿命。
    “海的咏叹”这一部分,是诗人离开水兵生活后所写。虽然离开了舰队,回到了陆地,但诗人对于大海的感情并没有丝毫的减退。诗人还是时时伫立海边,眺望着星罗棋布的岛屿和浩瀚的海洋,依然不停地吟唱着对大海的恋歌。从一些诗歌的标题中,可以看到诗人对大海歌咏的执着与热情。有直接写海的,如《海》《海之歌》《看海》《读海》《致大海》《海的咏叹》《海的呼唤》等;也有通过一些海上或海边的景物间接写海的,如写海中灯塔、海上落日、海边岛屿等;本部分还包含四首长诗,集中表现了诗人对大海的历史、大海的形象及人与大海的关系等多方位的思考和抒发。本辑带头短诗《海》,是诗人近期的代表性作品,“人类睡着时/海醒了很久很久/人类醒来时/海陷入了很久很久的沉睡//海苍茫地存在/海孤独地存在/海温柔地存在/海沉默地存在//海让我们惊恐地看到/火星上没有海/金星上没有海/月亮上没有海/整个太阳系中只有一片蔚蓝//海让我们不停地思考/如果没有这永恒的蓝色/天空是否还是这样蓝/如果没有海的涌动/空气是否还会那样纯洁。”在这里,海的独特而多样化的存在,海与人类的对应关系,海在自然中的无与伦比的作用,表达得含蓄而隽永,这是诗人长期思考的结晶,他把海存在的状态、作用及与人类之间的依存关系,作了人性化的描述,并上升到了理性的高度,较好地表现了诗人对海的理解和诠释。另外,在有些短诗中,诗人一改浪漫抒情的手法,表达得含蓄而富有哲理。如“在黑暗里点燃光明/用光明守望黑暗//守望黑夜的人是黑夜的一部分/点燃光明的人成为了光明的一部分”,(《灯塔看守人》)歌颂灯塔看守人工作的艰辛和人生的价值;“汇集了所有的痛苦/凝聚了所有的欢乐/大海,你的胸怀/才变得这样宽阔”(《致大海》),对海的包容、博大作出了形象的解读;在诗人的眼中,海是多变而善解人意的,而在人类对海的解读更多的取决于自己的心境,“带着诗意读海/夕阳帆影鸥飞浪卷全是诗篇/带着醉意读海/海也醉得倾斜了半个边”(《读海》)。
    在“群岛家园”这一部分中,诗人的足迹遍布海岛的角角落落,他试图从群岛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中,寻找海的踪迹和影响;他通过对曾经生活在海岛的文化名人和历史遗迹的审察,勾勒出海的精神对人观念的渗透和文化内涵积淀的线索。在诗人的游历中,他曾经漫步在千年古城的历史遗迹中,他走过海岛的古街、古寺、古城遗址,也伫立在古代抗击外敌入侵而阵亡的烈士墓前,默默思考着舟山的历史演变和英雄业迹;他盘桓在普陀山、伏龙庵等佛教道场,深深感慨于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对海岛人的深远影响;他流连于舟山名人的故居,思慕这些岛城的前辈走出海岛、开疆拓土的气魄和能力;而他更多的是深入到蚂蚁岛、桃花岛、洛华岛、东极等散布在群岛上的各个小岛上,感受海岛的民俗文化、传统文化的魅力。在西大街漫步,他这样沉思:“虽然老宅的风韵不再/但依然有店铺喧嚣/从隐约的古韵中/遥想一个时代的繁华/老街的石板路写满岁月的沧桑,”(《漫步西大街》)时代的变迁,西大街已不是从前的模样,但从残存的遗迹中,依然能触摸到它走过的沧桑岁月。著名作家三毛,祖籍舟山小沙陈家村,诗人驻足三毛故居前,回想着三毛曲折的人生经历和对故乡的深情,吟唱出“万水千山走遍  一颗心/却走不出故土亲情的思念/‘阿爷,魂兮归来’/我仍听到你泪流满面的呼唤”(《访三毛故居》)这样感人肺腑的诗句。三毛一生喜欢旅行,又挚爱写作,诗人写道:“三毛是走出来的/行走的三毛最美。”(同上)在佛教圣地普陀山,诗人凝视着似连非连、似接非接的磐陀石,想到人生的选择,也似这石头需要有一种精神力量的支撑,才能把住身心,正直而善良地为人,“人呵  有时也像这石头/在正邪善恶之间/在摇摇欲坠时/靠什么才能稳住内心”(《磐陀石》)。在普陀山给诗人更多启迪的,是佛法中隐藏的为人处世的道理和对人精神的洗礼,“一粒沙里藏世界/佛法藏在每颗沙里”(《千步沙》),“你比虚幻更加真实/你比真实更加虚幻//沐浴日月光华/风雷雨露中站立/圣洁的更加圣洁/圣洁的依然圣洁”(《观音大佛前》)。在舟山著名的渔港沈家门,诗人想到沈家门几百年来渔船云集,店铺林立的繁华,他由衷地感慨:“沈家门是小地方/小地方却有大渔场/大渔场在小地方/大渔场连着大海洋。”了了几句,把沈家门渔港虽然格局不大,但在历史上形成的独特地位凸显出来了。
    总之,这位爱海又爱诗的白马先生始终围着大海真诚咏唱他心中的大海,大海成了他理想化的世界,而海岛成了他的第二故乡。他在长期的诗歌创作中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当然,这里还要指出的是,诗艺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完美的过程,我们期望白马先生在诗艺上有新的创造、新的突破。比如有些抒发立意是好的,但要避免过于直白,缺乏形象感;有的表达不能仅从观念出发,而要挖掘它的内涵,提升诗句的意蕴;铺排和对称的句子,要运用得恰到好处,否则,会给人以单调的感觉。我想,白马先生凭着他对大海的挚爱和诗人的特有的气质,一定会更加勤奋创作,奉献出更多更美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