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辉,男,1963年生,教授,国家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已从教32年,曾讲授《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普通话》等课程,在淮北电视大学教授过《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现代汉语专题》等课程。
一、获奖情况
为淮北职业技术学院首批“教学名师”, 淮北市优秀教师,淮北市专家库专家(语言学),2008年6月评为我院首批“汉语专业教学团队主持人”,分别获2003-2004、2005-2006、2006-2007、2007-2008学年度“教学质量评估优秀奖”,2005年获院“教科研突出成果奖” 和“第二届多媒体课件大赛一等奖”,2006年获院“首届教科研征文比赛一等奖”,2007年获我院“教科研突出成果奖”,2003年9月被评为院首批中青年骨干教师,2006年6月和2008年6月分别被评为院第三批及第四批专业(课程)建设带头人,2008年4月被评为“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 2008和2009年分别获我院“教科研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2009年获我院“第二届教职工‘园丁杯’卡拉OK大赛”第二名。在我院第三、四届书画作品大赛中曾获摄影作品一等奖和二等奖、书法作品一等奖。另外,我指导的学生周硕迪和娄雪分别获得安徽省“‘讯飞杯’全省大学生诗文朗诵大赛” 一等奖和二等奖。2012年9月被评为获安徽省教育厅颁发的“哇哈哈·营养快线杯”全省教育工作者书法摄影作品大赛优秀奖,2013年5月获安徽省教育厅教学成果三等奖,2013年6月获安徽省语言学会第八次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2014年6月获安徽省职业技能大赛(导游服务·普通话导游服务)优秀指导教师奖,2014年10月获“大淮海杯”安徽省第四届葫芦丝巴乌器乐大赛优秀指导老师奖,2014年5月获“华夏艺术风采国际交流展示活动”安徽赛区选拔赛优秀辅导老师奖。2014年5月获“圆梦中华·艺术之星国际交流展示活动”安徽赛区选拔赛优秀辅导老师奖。
二、科研成果
(一)主持课题:
1.省级课题:
(1)主持《淮北方言研究》(省级)(编号:2008sk504;时间:2008.1-2009.12);
(2)主持《高等职业教育精品课程开发与建设研究》(省级)(编号:BCB07010;时间:2007.4-2009.4);
(3)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项目子课题《淮北方言词汇数据库》;批准时间:2007.9,已结项;
(4)主持《普通话教学课件的制作与开发》(省级教研课题)(编号:20101384;时间:2011.1-12);
(5)主持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方言文化典藏·濉溪方言文化典藏》(编号:11JZDH035;时间:2011.1-2014.12);
(6)主持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重点项目“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养与就业能力之提高研究”(编号:2013jyxm343;时间:2014.1-2015.12)。
2.院级课题:
(1)主持《皖北濉溪方言研究》(院级)(编号:2005-A-015;时间:2005.6-2006.12);
(2)主持《淮北方言研究》(院级)(编号:2006-A-015;时间:2006.6-2007.12);
(3)主持《<汉语大词典>释义正误研究》(院级)(编号:2007-A-015;时间:2007.5-2008.5);
(4)主持《“汉赋”分类研究》(院级)(编号:2008-A-06;时间:2008.2-2009.2)。
(二)参与课题:
(1)参与(第二)《阜阳方言共时与历时比较研究》(省重点)(编号:2008sk375zd;时间:2008.1-2009.12);
(2)参与(第三)《汉语方言词汇数据库》(国家级)(编号:中国社科院A级;时间:2004.4-2008.12);
(3)参与(第三)《淮河沿岸方言比较研究》(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项目)(编号:2010sk419zd;时间:2010.1-2012.12)。
(三)发表的主要论文(2004年以后)
1.郭沫若早期的五副长联赏析,《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被人大复印资料索引);
2.“互文”在现代汉语中的表现《修辞学习》,2005年第4期;
3.普通话水平测试“三题”,《淮北煤师院学报》,2005年第4期;
4.略论语文教学中美育的作用,《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
5.普通话水平测试指瑕,《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
6.<孔雀东南飞>训诂三考,《语言应用研究与教学》,2006年第12期;
7.淮北濉溪方言“子”尾词初探,《宿州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
8.皖北濉溪方言“子”尾词,《方言》,2007年第3期;
9.“汉赋”分类初探,《淮北煤师院学报》,2007年第2期;
10.“欸乃”再探,《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
11.合典:典故使用的复杂形式,《修辞学习》,2007年第5期;
12.淮北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之比较,《语言接触与语言比较》,2007年,学林出版社;
13.皖北濉溪方言语气词“来”,《方言》,2008年第2期;
14.<汉语大词典>词语考辨二则,《古汉语研究》,2008年第2期;
15.课程建设与专业建设的辩证统一,《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
16.皖北濉溪方言的语气词,《淮北煤师院学报》,2009年第3期;
17.孔雀东南飞》虚词例考,《淮北煤师院学报》,2009年第2期;
18.淮北方言词汇特点举要,《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
19.以课程建设为契机带动师资队伍建设,《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
20.淮北方言的副词,《淮北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4期;
21.淮北方言中的古汉语词,《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第6期;
22.《皖北文化研究集刊》(梁家贵主编)第二辑《皖北濉溪方言音系》,2010年(合肥)黄山书社;
23.皖北濉溪方言的词缀——兼与秦晋方言比较,《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第1期。
三、个人特长
本人为双师型教师,除能胜任上述课程之外,还能讲授《摄影技术》(目前正在讲授)、《书法》(曾经讲授过)等课程。2003—2007年为淮北市老年合唱团指挥。精通笛子和葫芦丝演奏(获葫芦丝考级10级证书),我所教的学生曾在“安徽省首届民族器乐大赛——葫芦丝组”比赛中获二等奖、河南省商丘市葫芦丝大赛一等奖。
五、社会兼职
本人为中国语言学会会员,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会员,中国汉语方言学会会员,中国修辞学会华东分会会员,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语言理论教学和研究分会理事,安徽省语言学会理事,淮北市语言学会常务理事,淮北市书法家协会理事。
联系方式:
电话:13093536256(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