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学院第一届三次教职工暨工会会员代表大会报告
发布人:信息公开  发布时间:2021-12-01   浏览次数:67

各位代表:

根据大会安排,我代表学校对上次教代会以来的工作进行回顾,对下一阶段学校重点工作进行部署,请予审议

一、工作回顾

2020以来,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等教育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统筹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全面接受省委巡视及抓好反馈问题整改,顺利完成“十三五”主要发展指标,科学编制“十四五”发展规划,打基础、谋长远;致力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立项建设亳州学院中医药学院,附属学校整建制划归学校管理,成立亳州学院中药材检验检测研究院,内涵建设持续夯实,学校各项事业稳步前进。

(一)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牢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中心命题,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坚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学校教育工作中的指导地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办学育人全过程,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推进“三全育人”,实施“五育并举”,重点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配足配齐思政课教师和学生思想政治辅导员,新增思政课教师14人、辅导员17人,落实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优化顶层设计,依法治校水平有效提升。学校立足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快转型发展,凝练办学特色,提升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度、贡献度。成立依法治校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学校制度废、改、立工作,全年新出台修订制度64项,汇编校级层面规章制度149项,为提升学校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奠定坚实制度基础。健全完善学术委员制度,调整学术委员主任、副主任人选,充分发挥教代会职代会在绩效分配等重大决策中的作用,召开学代会,注重维护学生权益。设立审计法治科,开展2019年科研工作专项审计,加强学校内部审计监督,促使学校重大事项符合程序、符合法规。

(三)坚持立德树人,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坚持把人才培养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不断巩固深化“大思政”格局,落实落细“三全育人”制度。坚持五育并举,制定出台《亳州学院劳动教育实施方案(试行)》《亳州学院美育实施方案(试行)》,持续推进体育俱乐部和艺术俱乐部制改革,积极贯彻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精神,扎实推进学校教育评价改革。着力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全面实施“金课工程”改革实施方案,深入探索“互联网+”、“O2O”教学新模式,充分借助MOOC、SPOC、微课等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积极打造金牌课堂,综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2020年,学校立项省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82项,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学科技能竞赛,获全国性奖励4项,省级一等奖29项,省级其他奖项160余项,其中,学生在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获全国一等奖。2020年,首届29名本科毕业生成功考取研究生,2021年,考研率显著提高,103名本科毕业生成功考取研究生。

(四)抢抓发展机遇,学科专业建设水平明显提升。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交叉融合,鼓励交叉学科和跨学科,重视新工科、新文科建设,高度重视专业建设和本科教学工作。2020年新增药物分析、酒店管理等5个本科专业,目前学校本科专业达28个,应用型专业占比85.19%;小学教育、学前教育、文化产业管理3个专业顺利通过学士学位审核评估,851人获授学士学位。加强“双一流”建设,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中药学专业立项为省级一流专业。

(五)推动人才强校,师资队伍建设水平日渐提高。坚持把师资队伍建设当作办学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抓实抓细,用足用活亳州市政府和学校招才引智政策,2020年引进人才74人,教职工总数574人,专任教师达496名。注重师资队伍建设与应用型办学定位相适应、与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相吻合,大力推进“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年度新评193名“双能型”教师,占比38.9%。支持5人攻读博士研究生;组织447人开展在线继续教育学习培训,年度晋升4名教授,13名副教授;26人入选省高选市普通中等专业学校高级职称评委会专家库,2人推荐为亳州市第三届首席专家工作室负责人,1人获市政府特殊津贴。一年来师资数量和结构持续优化,人才队伍日趋稳定

(六)创新体制机制,科研工作进一步提质增效。加大力度创新科研体制机制,健全完善科研工作制度,制定修订制度10项;注重加强科研团队和科研平台建设,遴选校级科研团队8个,全年立项9个科研平台,亳州市国家级中药材检验检测中心划归学院管理,大大提升了学院产学研用的水平。2020年学校立项省级项目31项、市级项目79项、横向项目30项;申报专利56项,发明专利授权15项;今年上半年,学校获批202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一般项目,实现国家级项目“零”的突破,科研工作成效稳步提升。

(七)拓宽就业渠道,就业创业工作进展顺利。举行线上专场招聘,410余家单位提供岗位1.3万余个;克服重重困难,举办线下21场校园招聘宣讲会。2020年,2795名毕业生,年底就业2719人,就业率97.28%。超额完成2020年征兵工作任务,在安徽省征兵领导小组对全省本科院校征兵工作绩效考核中,我校荣获第一名。

(八)凝练办学特色,亳文化研究成果日益丰硕。围绕老庄与道家文化、曹操与曹魏文化、华佗与中医药养生文化、方言与民俗文化4个研究方向,组建中医药文化研究、老庄道学研究、曹魏与建安文化研究、华佗传统体育养生、方言民俗文化调查研究5个研究团队。全年立项市级以上各类项目47项,发表论文30篇,三类以上23篇,二类以上2篇,《亳州通史》、华佗五禽戏展演立项为校级重大专项,出版专著《薛蕙<西原全集>校注编年》1部。

(九)推进开放办学,国际合作与交流深入实施。落实“一带一路”战略,顺利完成18名同学赴泰国格乐大学短期交流学习项目;与韩国全州大学签订硕士研究生培养协议,与马来西亚理科大学、乌克兰涅任国立师范学院开展校际合作签约。赴国境外攻读博士学位13人。制定《亳州学院外事接待管理办法》、《亳州学院因公临时出国(境)管理办法》、《亳州学院学生出国(境)交流学习管理办法》3项制度,为规范开展外事交流提供制度保障。

(十)整合办学资源,办学条件持续改善。四期工程建设项目按期竣工验收,二食堂、大学生交流中心顺利完成招标投用,占地601亩总投资10.5亿元的五期工程成功立项建设。在总资产8800多万元的国家中药材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安徽)基础上,组建亳州学院中药材检验检测研究院。占地110亩的亳州学院附属学校整体划转亳州学院管理。系统开展节约型校园建设,被评为国家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省级节水型高校积极美化校园环境和创建文明校园,获评“第一届亳州市文明校园”和“安徽省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十一)保障师生安全,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学校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决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始终把师生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要位置,时刻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坚持精准防控、人物共防,聚焦重点环节、重点场所、重点人群,严格落实疫情常态化防控各项工作要求,严格执行“日报告、零报告”制度,落实学生“晨午晚检”,精准掌握师生信息;高度重视学生返校工作,精心制定2020年秋、2021年春季学生返校工作方案,周密部署开学演练工作,确保学生分批次、错峰有序返校报到;坚持多措并举,储备充足疫情防控物资,完成医疗室、临时医学观察室、校医务室预检分诊室、隔离观察点建设;加强工作协调,积极推进新冠疫苗接种工作,完成接种8341人次,确保了师生安全,保障了校园稳定。

各位代表:

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支持和关心下,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通过全校教职员工的努力奋斗,学校在本科办学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回顾上次教代会(工代会)以来取得的各项成绩,我们倍感欣慰,也更加振奋人心!在此,我代表学校领导班子向在座的各代表,并通过你们向全体师生表示诚挚的感谢!

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学校由于本科办学时间短,底子薄,积淀不深,在发展中还存在不少问题难题,主要有:

(一)转型发展不够快

举办应用型高校的办学理念、管理机制与合格本科高校的要求尚有差距;“地方性、应用型、特色化”办学定位尚未落实到位;学校办学基础还比较薄弱,且财政投入不足、编制严重短缺、管理体制机制不顺成为制约学院快速转型发展的重要外部因素。

(二)内涵建设仍需夯实

学科意识还没有牢固树立,学科团队的方向还需进一步明确,学科平台建设水平有待提高。一流专业建设成效还不明显,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和一流课程有待突破,专业建设水平急待提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力度有待加强,校企合作结合度还不够紧密,人才培养质量离社会期待尚有差距。

(三)师资队伍水平有待提升

教职工总量不足,学校现有教职员工612人,按在校生约13000人,按师生比18:1的国家标准计算,教职工总量缺口110人;师资队伍结构不够合理,高职称、高学历人才及“双能型”教师占比偏低;人才队伍流失较大,影响师资队伍建设的稳定性。

2021年下半年重点工作

从当前到2021年底,还有4个月的时间,为落实全年工作任务,我们必须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推深做实党史学习教育;切实抓好新时代教育评价工作落实;落实省委巡视整改任务长效机制要求,持续深化巡视整改成果;对标教育部普通本科高校教学工作合格评估体系,结合2021年度岗位责任目标,做好以下重点工作

(一)持续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工作。充分认识开展新时代教育评价总体改革的重要意义,发挥改革的导向作用,以学校各部门、各单位、各院系要对照亳州学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工作任务清单》《亳州学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负面清单》明确改革责任,在清单所列的改革期限内,倒排工期,认真落实改革的各项任务。

(二)全面推进学校合格评估工作。对标教育部普通本科院校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指标体系,在前期准备工作基础上,进一步找差距,补短板,强弱项,抓好师资队伍建设、图书资料建设、教学条件改善、教学资料存档等核心指标的任务落实,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三)大力提升学科专业建设水平。面向皖北和亳州区域重大需求,明确学科发展方向,突出建设重点,强化学科特色,优化结构布局,争取建设1个校级一流学科新增1—2个本科专业,确保本科专业总数达到29个左右;进一步加强专业内涵建设,争取围绕重点学科建设1个优势专业集群完成新增本科专业任课教师选拔、培训,实验实训室等教学资源配套建设;开展2022年本科专业申报的沟通工作。

(四)稳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一流课程建设为引领,不断加强课程内涵建设,建设国家级一流课程1门,省级一流课程5门;进一步强化教材建设,主编教材5部,力争获批国家级、省级规划教材和优秀教材1部以上;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和学科技能竞赛,省级以上大学生学科技能竞赛获奖数不少于50项;加强校际和国际教育合作,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

不断完善人事人才工作完善岗位设置方案,推进定岗定编;在省委编委支持下,加快建立本校编制周转池制度的报批进度,推进学校编制重新核定的前期准备工作,积极解决学校的编制短缺问题;完成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落实紧缺专业师资第一批引进人才的培训、上岗工作,加快推进第二批人才招聘工作;发挥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作用,加大教职工培养培训,提升教师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顺利开展职称评审工作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专业、学历和职称结构

努力促进教学科研成果转化实现国家级项目突破立项省级以上(包括省级)项目10项;加强横向课题立项30项左右;在国内二类以上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篇左右,出版高水平学术专著3部,获批发明专利6个左右;举办有影响力的全国性学术研讨会1场;加强科研成果转化1-2项;加强实验平台建设,争取立项市厅级科研平台不低于2项。

加快推进中药材检验检测研究院建设。加强实验室人员培训、继续教育和个人专业技能的提高;积极扩大检测范围和增强检测能力,充分利用检验检测资源,不断深化产学研交流合作;争取完成全年检验检测中药材不低于5000批次的计划。

  ()顺利完成年度招生就业工作。顺利完成2021年拟招收普通本科生2000人普通专升本学生1100人的招生录取工作安排好新生的军训、入学教育,精心设计开学第一课,确保新生报到平稳有序。多渠道拓展就业平台,抓好未就业学生的帮扶指导工作,院系领导要靠前指挥,一对一指导,确保年底就业率达到97%以上。

有序实施校园基本建设推进亳州学院五期工程(亳州学院中医药学院)建设,确保年底基本完成主体建筑封顶;主校区人才公寓纳入2021年谋划项目,年内完成立项、土地审批等前期工作围绕“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大学生学习中心”“大学生活动中心”建设,不断完善功能设施,有效支撑本科教学科研,服务师生员工学习生活。夯实校园信息化基础设施,升级校园数字化基础平台,对接新建应用系统,实现数据服务、数据处理、数据交换,支撑校园信息化教学改革进一步创新信息化教学应用,推进校园信息化与学科专业建设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度融合

(十)全力打造特色亳文化品牌。积极推进传统文化进课堂、编写地方文化教材、进行地方文化研究,完善亳文化四进工作;组织开展亳文化主题诗文朗诵比赛、亳文化知识竞赛、五禽戏比赛等学生活动;召开编撰人员工作推进会,组织实地调研,推进《亳州通史》《华佗五禽戏》等校本教材和学术专著的编纂作;邀请专家学者来校交流考察举办亳文化相关主题的学术研讨会;将亳文化元素融入校园整体布局、景观设计中,使校园文化彰显亳文化特色。

十一认真书写巡视整改“后半篇”文章落实整改责任,丰富整改措施,进一步常态化推进巡视整改工作持续落实中央巡视安徽反馈意见亳州学院整改方案的后续工作,按期报告整改成果。切实推进省委巡视亳州学院未完成事项的整改工作,进一步丰富整改成果,充实台账,积极推进整改销号工作,确保巡视反映问题改到位、改彻底,有效转化巡视整改工作成效,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十二扎实做好校园疫情防控工作。要继续落实校园疫情防控各项措施。把好校门关,掌握师生健康信息,指导师生做好自我防护,严格落实四早原则,畅通暑期应急突发事件处置流程。要根据疫情防控形势及时调整防控措施。持续实时关注疫情防控动态,全面落实省市防控领导小组指示要求,严格落实疫情防控职责,及时调整防控措施,打造健康平安校园。要妥善安排秋季学期开学的筹备工作,继续落实错峰开学安排,做好线下教学和线上教学的工作预案,确保秋季学期正常、顺利开学。要储备充足疫情防控物资。梳理口罩、消毒物品设备等物资存量,精准测量秋季开学两周的用量需求,暑期完成必要的防疫物资采购任务,确保防疫物资充足。

各位代表:

工作目标已经确定,“十四五”的崭新征程已经开启,让我们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以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为遵循,持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作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牢记教育初心,勇担教育使命,以推进教育部普通本科高校教学工作合格评估为契机,以建成富有特色、充满活力的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为目标,齐心协力、锐意进取,为实现学校“十四五”高质量发展和2035远景目标积极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