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学善教 育己育人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3.18’重要讲话精神”工作综述
发布时间: 2024-03-15   浏览次数: 69

党史情景剧、红色家书朗诵、模拟政协提案大赛、微电影、大学生讲思政课……像这样的思政课创新,在亳州学院的思政课教学中有很多。

五年来,亳州学院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目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主阵地”作用,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党委引领聚合力  立德树人有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否在立德树人中发挥应有作用,关键看重视不重视、适应不适应、做得好不好。” 学校党委高度重视思政课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将加强和改进思政课建设列入学校工作重点,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职能部门紧密配合、马克思主义学院具体实施”的管理机制,全面加强思政课建设。 1.建立健全领导体制。学校建立了党委书记直接分管、党委领导协同共管的领导机制。校党委书记分管马克思主义学院、带头推动思政课建设,全体校领导带头走进课堂讲授思政课、带头联系思政课教师,为思政课建设保驾护航。2.完善规范工作机制。对照《高等学校思政课建设标准(2021年本)》《普通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2023年版)》,把思政课建设列为学院党委会、院长办公会的重要议事日程,每学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思政课建设工作,专门研究思政课的建设方向、目标、师资队伍及经费问题,确保在学校发展规划、经费投入、公共资源使用中优先保障思政课建设。3.落实落细保障措施。在职称评聘、科研立项、评优表彰等方面优先支持思政课教师;落实思政课教学专项经费,支持思政课教师开展实践研修;高标准落实思政课教师岗位津贴;优先满足马克思主义学院办公用房,优化思政课教师教学办公环境。

在学校党委有力领导和大力支持下,马克思主义学院各项工作成效显著。学院现有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省级名师工作室1个,省级课程思政示范中心1个,省级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1个。

师资队伍促发展  立德树人有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亳州学院配齐建设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对标思政课教师“六要”要求,多措并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锻造新时代铸魂育人的关键力量。1.优化师资配置。学校加大师资引育力度,引进与培养相结合,建设了一支数量充足、职称年龄结构合理的思政课教师队伍。近五年引进硕士学位教师23人,推荐攻读博士学位教师3人。现有专任教师34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6人,专职思政课教师师生比为1 : 322。团队平均年龄35岁,教师的专业及学缘结构合理,整体素质较高,具有发展潜力和后发优势。2.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着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切实提升思政课教师的政治能力,开展师德师风主题演讲比赛、师德师风专题学习;邀请“时代楷模”开展专题报告;举办“思政课教师政治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增强教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坚守育人初心的新时代高素质思政课教师队伍。3.注重能力提升。落实思政课教师岗前培训、课程轮训、骨干教师研修等措施。通过开展讲座报告等一系列活动,鼓励教师增强改革创新的自主性,吸纳科学的教学理念和前沿的教研成果,丰富教育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方法水平。4.构建多元师资体系。建立“‘八支队伍’上思政课”专家师资库,形成以专任教师为主,以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社科理论界专家、各行业先进模范以及名师大家为辅的多元师资体系。举办“英模•大师”进思政课堂主题报告会,邀请全国劳动模范、驻村工作队队长、亳州好人等为师生作报告,创新教学模式,开阔学生视野,引导青年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渠道了解国情、党情、社情、民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推动“三全育人”落实落细。

多措并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切实提升了教师的综合素质。学校思政课教师获得多项荣誉:安徽省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安徽省教学名师1人,安徽省教坛新秀1人,获得安徽省社会科学奖三等奖1项,安徽省教学成果奖3项,3位教师分别在安徽省首届思政课教学展示暨教师说课比赛、安徽省高校思政课教师党史说课暨教学展示比赛和安徽省第六届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获奖,2位教师在2023年安徽省本科师范院校教师智慧教学大赛亳州学院遴选赛中获奖,多位教师在亳州学院金课堂比赛中获奖。2位教师获评亳州市金牌思政课教师,2位教师荣获亳州市金牌思政课教师提名奖。

课程建设守标准  立德树人有遵循

学校对标《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和最新工作要求,立足办学特色,推进思政课程体系建设,确保思政课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发挥。1.课程体系建设日臻完善。严格按照最新方案落实思政课学分及对应的课堂教学学时。全部思政课均采用国家最新版马工程教材。2021年,落实最新精神,在本科生中开设“四史”选择性必修课程,完善了思政课程体系建设。2.教研室建设标准化。马克思主义学院严格按照规定设立教研室,现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与法治》和《形势与政策》六个教研室,分别对应4个教师党支部,马克思主义学院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及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构建了以党建引领和推动教学科研发展、党建与业务融合发展的工作格局。3.教学管理全面加强。组织教师参加思政课程专题培训,教师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发挥团队作用以教研室为单位开展集体备课,精研细磨,形成教学课件、教案等教学材料,确保教学内容的一致性和规范性。集中推行中班授课的教学模式,努力打造金课。严格落实思政课实践教学学时学分,建立一批相对稳定的思政课实践基地。各门思政课根据课程特点,制定实践教学方案和计划,组织实施实践教学。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与法治》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3门课程立项为省级精品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立项为教育部“拓金计划”示范课程。《形势与政策》立项为校级精品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和《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在学校课程评估中被评为优秀。

教学改革谋创新  立德树人有方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马克思主义学院按照“八个相统一”的要求,深化教学改革,探索思政课发展新路径,多措并举创新思政课教学,促进思政课教学高质量发展,不断增强大学生的思政课获得感。1.建设网络新课堂。基于超星学习通平台,建设智慧马院,不断丰富完善线上案例库和资源库。六门思政课全面推行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打造集多媒体教室、慕课教学、超星学习通、微助教等空间于一体的智慧网络课堂,均实现了基于移动互联平台的全过程教学管理,各门课程均有特色。2.聚焦思政小课堂。思政课注重知识传授,更注重理论和价值观的引领。思政小课堂教学活动主要包括问题提出、问题探究、合作解决、评价总结等环节,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实现思维的提升,能力的培养。结合案例,将抗疫精神、建党精神、党的二十大精神等融入思政小课堂,同时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组织学生参与教学,突出学生主体作用,提高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3.链接社会大课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马克思主义学院积极拓展实践教学基地,充分发挥实践教学基地育人作用,开展丰富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打造“行走的课堂”,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拓展大学生参与思政课实践教学途径,促进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激发学生学习内生动力,增强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开展了一系列实践教学活动:组织学生前往亳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观摩庭审;组织师生赴台儿庄战役纪念馆、碾庄圩淮海战役纪念馆、王家坝、四九起义纪念馆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教学活动;组织学生参观亳州市城市展览馆,有效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思政课教学改革满足了青年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切实增强了大学生的思政课获得感。我校学生在安徽省首届大学生讲思政课比赛中获得片区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在省级决赛中获得二等奖2项,优秀奖1项,在第六届全国高校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展示活动中获得三等奖1项,优秀奖1项。涌现出一批大学生先进榜样,展现新时代高校青年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亳州市首位在校大学生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刘志强同学获全国第十七届“大学生年度人物”入围奖;孙皞等4名同学获得“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奖学金;王敏敏参军报国展风采,成为不爱红装爱武装的特战女兵。一批青年学子积极支援西部、扎根基层,把个人理想与祖国建设紧密结合在一起,以实际行动践行青春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