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剪纸

发布者:bwhadmin发布时间:2019-11-18浏览次数:148

亳州的剪纸最早可追溯到南北朝时期,古诗《木兰辞》中“对镜贴花黄”。以及南北朝东昏侯(公元499年)“剪纸为钱、以充祭祀”,杜甫“暖水濯我足、剪纸招我魂”就是佐证。但是那时的剪纸艺术相当粗糙,图案单一。随着文化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剪纸艺术从单纯的窗花逐渐演变成用在儿童的鞋、帽,妇女的头巾,刺绣的底稿花样,喜庆节日的装饰上,用途逐渐扩大。剪纸图案形式多样:神话传说、吉祥如意、花鸟虫鱼等,深受人们喜爱,给剪纸艺术赋予了新的生命。 1949年后,亳州的剪纸艺术有了较大提高,传承有序。剪纸作者们娴熟的运用粗细线的结合,阴阳交替的手法,融汇了我国北方剪纸的粗犷浑厚和南方剪纸的纤巧秀丽,使虚与实、动与静、巧与拙的和谐统一得以充分展现,点、线、面巧妙搭配,精、气、神融为一体,逐步形成了刚柔相济、玲珑剔透、生动自然、朴实优美的地方特色,显示了黄淮平原剪纸艺术的魅力。 亳州剪纸作品在国内外百余种刊物、杂志、报刊及专业杂志和学术交流会上发表,并在各类艺术大赛中屡获大奖,不少作品被国际友人所收藏,在国际剪纸艺术界享有盛誉。上世纪50年代亳州市著名剪纸艺术家吕凤毛(省文史馆员已故)的剪纸作品《鲤鱼跳龙门》在日本的《中国切纸艺术》刊物发表后,亳州剪纸更是名扬海外。近年来,亳州剪纸作品不断以不同形式和方式出口海外150多个国家和地区。

                            源于:安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